本校校長馮金燕博士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亮點都可閃耀為激勵學生從多角度尋找個人亮點,發掘多元才藝,建立目標,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及增強自信心,本校設立了中一級「才藝計劃」。
才藝層面包括體育、藝術、音樂、制服團隊及 STEM 教育。
計劃於暑假開展,安排於中一迎新課程前後,經老師進行不同範疇的活動,再填選個人意向表,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才藝意向, 並於學年度由老師擬定及實踐計劃,讓中一學生整學年的課程上進行「才藝課」, 營造學習氣氛,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本校在藝術領域上著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幫助個人身、心、靈得到平衡發展,紓緩生活壓力,課程多元又有趣,如彩染、水彩畫、拓印、圖案拼貼、鐘面設計等等。視藝範疇更與不同的機構及大學合作,如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進行紮作、木傢俱手動返計,與本地藝術家王天仁先生以廢棄木卡板進行創意學習,藉以提升探索及觀察能力,培養創意及想像力,發展藝術潛能。疫情前視藝範疇亦安排學生出外進行體驗學習,如老人院舍服務,為長者送暖,活動能提升學生自信及溝通能力、推行社區的跨代共融及發展生涯規劃等。
本年度音樂範疇 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音樂活動,以培訓學生的音樂潛能。 網課期間 ,以實時網上教學為主,課程內容主要為個人歌唱技巧,及無伴奏音樂的基礎培訓,另外亦有網上創作教學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體驗。
復課後,則以小組合唱團訓練及手鐘訓練為主,盼同學於學習音樂的道路上亦能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此外, 除基礎才藝課堂,同學亦會因應不同的興趣和潛能再分配到不同的樂器班,以培養他們演奏的才能。
而音樂才藝課堂於試後活動期間亦會參與教育大學的E-樂團音樂創演工作坊,學生會運用電子產品協作設計和創作音樂,並進行創新表演。
才藝STEM範疇團隊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其創意思維的能力,只要提供平台予其發揮,便能讓學生一展所長,建立信心。
因此,STEM範疇致力與不同科創組織協作,提供多元化的STEM課程,培訓每一位參與STEM課程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的多元才能,當中更設計讓中三至中五的師兄師組帶領中一同學透過設計思維進行科研,內容豐富,如So STEM創新課程、Arduino 、好玩玩具構思,讓學生配合程式編寫及軟體操作,建構玩具,引發學生學習 STEM 相關科目的興趣,培育他們的創意、協作和解難能力,發揮他們的潛質。
才藝體育範疇提供多元化的運動項目予學生進行體驗,從而發掘出不同學生在不同運動項目上的天賦和潛能。疫情下以網課形式進行多元教學,內容主要介紹學生比較少接觸的運動,例如:滑雪、拳擊、行山、地壺等。
復課後,體育老師隨即安排與不同體育機構讓同學體驗更多新興運動,例如:電子閃避球、單球式閃避球、躲避盤、GoFit計劃、足毽、拳擊、劍道及Polar心率課程等。學生表示感恩及非常開心學校的安排,讓他們可以體驗到平日沒有機會接觸的運動及比賽。體育老師亦能按同學的表現挑選具潛力、興趣的同學參與不同的興趣班及建立新興運動校隊,積極提升學校運動的氣氛和文化。
本校一向重視學生成長發展,積極鼓勵同學透過不同學習,為同學與不同機構合作,培養學生成長,香港少年領袖團訓練計劃是透過軍旅形式的步操訓練,幫助青少年發展其個人品格及領導才能,並令受訓學員提升個人責任感、自信心、應變能力、毅力、不屈不撓及服務社會的精神。
疫情下的網上授課模式,負責老師教授童軍基礎知識及禮儀,另配上一些遊戲:如金氏遊戲、解密遊戲、繩結;同時安排中學茶文化推廣計劃,讓學生體驗茶藝班、參觀茶具博物館、歷史好知味—餐桌紙設計比賽、各種模型工作坊、先鋒工程—繩結班、中國長城、斗栱、魯班蘋果工作坊等等。
透過各範疇的課堂、活動及比賽,提升學生對所屬範疇的興趣及培養獨立、批判性思考力,引導學生對所屬範疇追求卓越的態度。透過讓學生參與更多的活動、比賽及境內外學習體驗交流活動,如校內比賽、校際或學界比賽,以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藉以推動多元、正向文化,提供學生表演的平台,建立學生自信心及培養學生合群的個性,訓練團隊精神,培養出學生對學校、社會和國家的歸屬感及服務精神。
The website was built with Mobirise theme